健康知识|脚内侧疼是怎么回事,左脚内侧疼痛是怎么回事


左脚的脚弓内侧疼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拍片确定下你的骨头没事 , 单纯的软组织 , 韧带损伤在停止剧烈运动后的一个月就会痊愈的 , 如果长久不好 , 就要考虑是否有骨头移位了 , 轻微移位用片子是看不出来的 , 所以找个正骨中医看一下吧 , 手法好的一下就能摸出有无移位 , 如果移位 , 正骨后就能痊愈!祝你早日康复!!
左脚内侧痛是怎么回事 筋络炎 , 或神经线压迫 , 旧伤发作 , 等等原因都有可能……
脚内侧疼是怎么回事 应该到骨科查看 , 可能会有炎症 , 大的炎症才有红肿 , 像腱鞘炎等之类的病就一般只有疼痛感 。
脚背内侧疼痛 你好 , 脚部内侧有疼痛感 , 需要考虑为拉伤、受凉或炎症刺激引起的 , 现在不能面见患者 , 不好说的绝对性 。
建议拍片检查一下 , 现在可以吃一点止疼药物 , 也可以贴膏药 , 要注意休息 , 穿宽松的鞋 , 不可以负重 , 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
脚内侧面疼痛是什么原因? 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 常见的为跖筋膜炎 ,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 , 长期、慢性轻伤引起 , 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 , 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着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 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质增生 。 笔者收集骨伤科门诊2008年3月~2008年12月的60例足跟痛的患者 , 采用牵草堂跟腱膏外涂配合足垫治疗 , 疗效显著 , 现介绍如下 。
一般资料本组共选病例60例 , 其中男24例 , 女36例;年龄在40~65岁左右;病程3周~6年;单足41例 , 双足19例 。 治疗方法 , 治疗分为外用牵草堂跟腱膏和足跟垫两个步骤 。 第一步 , 用牵草堂跟腱膏涂抹治疗 , 具体药物和用法:牵草堂跟腱膏主要由红花、乌梢蛇、寻骨风、透骨草、生川乌、川续断等成分精制而成 , 使用方法 , 暴露患者足跟部疼痛部位 , 每天涂抹5到6次 , 一个月为一个见效周期 。 第二步 , 足跟垫的制作 , 采用棉质较厚的鞋垫 , 在足跟疼痛处挖空 , 大约直径3
clti左右 , 放入鞋中即可 。 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 痊愈:足跟痛症状消失 , 不影响行走;好转:足跟痛症状明显减轻 , 基本上不影响行走;无效:足跟痛症状无明显改善 。 治疗结果3个月后随访 , 痊愈无复发40例(67%) , 好转16例(26%) , 无效4例(7%) 。
典型病例 , 某女 , 58岁 , 2008年3月23日初诊 。 患者左足跟疼痛5年余 , 近来1周足跟痛加重 , 影响行走 。 诊见 , 左足跖筋膜处有固定压痛 。 诊断:左足跟跟骨骨刺 。 治则采用牵草堂跟腱膏左足 , 同时嘱患者采用足垫治疗 , 1个疗程后复诊患者主诉症状明显减退 , 继续治疗3个疗程后 , 左足跟痛消失 , 行走方便 , 3个月后回访未出现左足跟骨痛 。
讨论 , 足跟痛原因较多 , 最常见的原因为跟骨骨性病变引起或局部软组织损伤引进的疼痛 。 骨性病变包括跟骨骨刺、跟骨骨折、跟骨退行性改变、跟骨骨膜炎等 。 软组织损伤包括腓骨肌肌腱炎、胫后肌腱鞘炎、屈肌腱腱鞘炎、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围炎 。 这些多因久站、负重行走、爬山等原因使跟骨下方着力处损伤 , 发生出血、水肿、变性、变硬等病变 。 足跟痛属于中医学“伤筋”、“筋痹”范畴 , 病因多为年迈体弱 , 肾精不足 , 气血运行不畅 。 经脉痹阻 , 肌肉筋骨失养 , 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或因过度肥胖 , 或产后失于调理 , 损伤了肌肉筋脉甚至筋骨而发为本病 。 临床上以肝肾不足为本 , 外邪侵袭为标 , 最终导致气血瘀滞 , 经脉痹阻 , 属本虚标实证 , 故治疗以祛风强筋、益气活血、通络除痹、软坚散结为主 , 牵草堂跟腱膏具有散寒止痛 , 祛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 能改善足部皮肤通透性 , 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 有利于药物的渗透经皮吸收 , 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配合镂窄足垫使疼痛部位的应力分散 , 减轻对疼痛部位的刺激 。 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 , 配合薰洗中药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 , 验之临床 , 效果显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