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樱花意象

【【樱花】樱花意象】

【樱花】樱花意象

文章插图

春季去日本,樱花是一定要看的 。 日本人喜爱樱花,历史久矣 。 早在1000多年前的平安时代,樱花就成了日本人眼中的“花后”,咏唱樱花的歌很多 。 但那时,赏樱似乎还只是皇室权贵的特权,后来逐渐传到民间,形成风俗 。
看樱花当在“樱时” 。 日本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 。 春天一到,举国上下,南到琉球群岛,北至北海道,都沉浸在樱花的气息之中 。 最著名的赏樱之地当属东京上野公园,“樱时”一到,整个公园可谓樱花缤纷,色彩斑斓 。 走进公园,你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日本人或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或在林荫道下缓缓漫步,在漫天飞舞的“花吹雪”中,总是看不厌那刹那间辉煌的怒放与其后干脆利落的凋谢 。
美而易逝易碎也许是最容易让人痛惜的事了 。 樱花绽放时虽然绚烂至极,但她从含苞绽放到凋谢不过一周时间,且边开边落,碾落成泥 。 故有“樱花七日”之说 。 一片片小小细细的粉红、洁白、嫩绿,叠加在一起,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开放了自己,似云如霞,一夜间占满了全部春光,很快,又像雪花般飘飘而逝 。 因此日本有人把樱花喻为“吹雪”,“吹雪”二字可谓道尽了樱花的全部 。 从樱花的含苞待放到短暂的绚烂至极再到瞬间的飘零入泥,日本人民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诸多含义 。
樱花美而易逝易碎的生命意象和日本人民从中寄托的人生情怀影响了日本文学艺术的发展 。 从哀物再到哀人的文学艺术风格,从8世纪的《万叶集》到11世纪的《源氏物语》,都有所体现 。 可以说,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哀物到哀人的美学意义,影响乃至支配了日本文学以后的发展 。 在日本的文学艺术里,常常有通过讴歌护花惜花来表达人生短暂当惜的心声 。 历史上,曾有歌人因为在咏唱落花如雪的诗歌中没有表达出痛惜之情便受到责难的记载 。 可以说,赏花惜花是日本文学艺术咏唱不尽的主题 。
一朵小小的樱花,因为它,让人们感悟到了人生短暂,惟有只争朝夕,方不负人生的意义 。
【樱花】樱花意象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